欢迎来到 [中博国际展览官网] , 进入 2025宁波国际文具展
首页 > 头条 > 行业 > 文章详情
把握文创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
43

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期间,“光影剧诗”点亮百年光明中学。本报记者 袁婧 摄

文创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种新形态,具有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创新性强、多元化发展、高附加值、智力密集型等多重特点,其本身就具备新质生产力发展应用的较好基础。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文创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科技和创新要素赋能“新发展”,到工艺流程的再造和传统的颠覆性创新带来“新变化”,再到数字传播、数字营销、数字版权管理构建“新策略”,文创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被重新定义。在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乃至基础设施的新变化之下,文创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正在被见证。通过聚焦文创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深入探讨文创产业的发展趋势,能够揭示新质生产力在推动文创产业发展过程的应用与赋能。

文创产业链前端:科技和创新要素赋能“新发展”

文创产业的前端发展依赖于创新和行业原有的基础,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文创产业前端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文创产业规模达2.34万亿元,同比增长7%,创意设计产业占近七成,总产出达1.64万亿元,同比增长 1.17%,其中数字设计产业总产出 6789亿元,成为上海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科技与创新的深度融合,为设计产业带来了新增长点。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基础设施建设四方面都呈现着“新发展”。

从劳动者来看,文创产业呈现出“文创+科创”双轮驱动的趋势,全新产业生态圈不断引起重视。各地都呈现对数字文创复合人才培养的趋势,政策方面也出现对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合作的鼓励,对艺术和设计类专业建设人机交互等数字技术课程的支持,对以人才高地促进创新供给的强调,以此为代表的有张江数字广告产业园、度假区数字广告产业园、航头数字广告产业园等。

从劳动工具来看,文创产业链前端呈现新技术与创意融合的特点,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被广泛使用,这些技术为博物馆和艺术展览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例如,英国国家美术馆利用AR技术为“谢尔盖·波德罗罗宾斯基回顾展”提供了互动体验,而卢浮宫则通过VR技术重现了法国大革命的壮观场景。今年夏天,以元宇宙相关产业为支撑的沉浸式展演作为一股文旅消费新势力在上海迅速“出圈”:《上海1924:武康大楼百年历史沉浸展》门票销售日均上万元;《秦潮觉醒》XR沉浸体验展自6月1日试运营以来营业额超300万元;上博埃及展也紧跟技术潮,巧用“消失的法老”沉浸式体验项目作为一大爆点。此外,AI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从劳动对象来看,大数据时代进一步加速文化模式的创新,着眼数据,扩展市场和受众。“互联网+”时代下,用户参与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和互动交流已成为一大趋势。在大数据分析技术之下,文创产业可以运用大数据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消费者行为,同时根据用户数据分析和反馈,不断完善和改进文化产品和服务,挖掘潜在用户,提高原有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而数据可视化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数据分析的效率,让结果更直观实用。进而为产业链中下游的产品生产和营销打下基础。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科技创新要素也在不断推动文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各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层出不穷,开放式创新平台被建立,助力文创产业的文化模式创新,更有效地实现数据共享,多地都创立了数字化档案馆与平台以提供文化资料和历史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访问,减少搜寻成本,加固创新基础。如欧洲文化遗产网络(Europeana)就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包括高清扫描、3D重建、语义标记等,以便有效管理和展示大量的文化遗产资料。同时提供开放数据和API,使开发者和研究人员能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创新应用和服务的开发。

文创产业链中端:工艺流程的再造和传统的颠覆性创新带来“新变化”

在科技和创新要素赋能文创产业链前端“新发展”的同时,与之相伴的是位于文创产业中游的供应链、生产链的“新变化”。随着生产者和生产工具的革新与改变,生产新技术不断拓展工艺流程,让其细分化、成熟化。其中,工艺流程的再造和传统工艺的颠覆性创新尤为关键。

在工艺流程的再造方面,新质生产力发挥巨大作用,产业中游呈现以科技和创新为核心,多元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其中数字化制造、模块化设计、定制化生产三方面的技术已发展得较为成熟。数字化制造方面,得益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设计师可以精确地制作复杂的文创产品。如宜家就通过数字化工艺流程,实现了家具设计的快速迭代和定制化生产。此外3D打印技术也被广泛使用在各类文创项目中,例如博物馆文物的复制和展示,大英博物馆的古埃及木乃伊展示就用到了此项技术。而模块化设计则可以快速调整产品设计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定制化生产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使用数字技术实现小批量、多样化的生产。

传统的颠覆性创新也同样不容小觑,文创产业于生产过程中呈现出传统与现代、艺术与技术以及不同领域的融合碰撞的趋势。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爆火热度可谓中国元素与数字文创融合的最好证明,其成功的关键不单单在于强大的数字化技术所带来的精良画面质感和游戏体验,更在于其中浓厚的中国元素:以中国神话为背景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通过情感叙事再现充满东方美学特色的英雄传奇。此外,游戏画面高度还原了我国众多知名古迹建筑,充分展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地标特色。而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技术融合也越发常见,如使用激光切割技术与传统雕刻技艺结合制作装饰品。近几年,中国的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的结合就广受关注。同时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之间的跨界合作也在不断地为生产端提供创意火花,如G-Star RAW这个时尚品牌通过与艺术家合作,将传统牛仔布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产品系列广受推崇。

工艺流程的再造和传统的颠覆性创新不仅为产业链的中游带来了极大的创新和拓展,也同样的通过提供更大的可施展的平台,反哺了上游的创新设计;同时为下游的生产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与营销销售亮点。

文创产业链末端:数字传播、数字营销、数字版权管理构建“新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下,位于产业链末端的传统营销和售后服务都发生了变化,数字传播、数字营销、数字版权管理作为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被各大企业强调,作为营运和销售的必要策略不断推陈出新,在此之下,新的生产关系也即将破土而出。

数字传播策略包括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推广和内容营销,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曝光率。例如,户外服装品牌巴塔哥尼亚通过其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强调其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成功吸引了大量忠实消费者。此外,各地的文旅宣传也巧用社交平台达成了有效“出圈”,如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和东北好客,通过对当地特色的宣传强调,成功提升了城市口碑和形象。同样,一部《繁花》也是“影视+文旅”创新模式的成功案例。

数字营销的实践涉及影响者营销和用户生成内容。通过与领域内的意见领袖或影响者合作,品牌可以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推广产品。同时,鼓励消费者分享他们使用产品的经验,通过口碑营销增加产品的可信度和吸引力。第二届小红书马路生活节就是一次立足于创意联动探索“价值共创”模式的先行案例,通过把生意搬到马路边,拓宽了线下营销新场景,帮助品牌深入参与到消费者的真实生活场景中,把生活现场变成内容营销场。这正为文化产业在“价值共创”模式下不断改善创新生态提供了实践指南:通过创造包容创新的人文经济氛围,涉及消费者独创、消费者与生产者共创、消费者与消费者共创等多种价值共创形式,来培育全社会民众充分发挥能动性进行劳动投入实现文化产业增长。

此外,信息技术提供的在线体验功能也不断被应用,消费者可以便捷形式了解如何使用或定制产品服务,例如,在文创产品选择方面,利用AR/VR等技术提供虚拟试穿、预览效果等服务,以提升用户体验。博物馆通过虚拟现实展览和在线学习课程,为用户提供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此外,在线演出平台扩展了音乐家和表演艺术家的观众覆盖范围,并创造了新的表演形式和艺术体验。上海企业米哈游旗下游戏《原神》联动博物馆,向全世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全球引发破圈效应的背后也无疑有其高质的数字营销的功劳。

文创产业也不断强调数字版权管理的重要性。在文创产品的售后服务中,后期数字版权管理确保了文创作品的知识产权得到保护。例如,使用区块链技术追踪艺术品的来源和所有权,NFT艺术品就是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作品独一无二性和所有权的典型案例。而在上海,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被高度重视,版权工作持续提升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版权产业发展。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文创产业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而是通过用户需求、价值认同、品牌塑造和潜在需求的新闭环,实现了更加紧密的互动。这种以创新为驱动的产业发展模式,无疑将为文创产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文:曹祎遐 叶睿妍

来源:文汇报

点赞 0
收藏 0
字数 0/1000
发布评论
评论信息 0 条评论